今天回到老家,我在書柜里翻到了《南葉》雜志,往事又在腦海里出現(xiàn)。
事情還得從1991年我在韶州師范讀書時說起。由于我語文成績在班上比較好,做了三年語文科代表,我也是一個熱血沸騰的詩歌青年。我喜歡唐詩宋詞,也愛看現(xiàn)代詩歌作品,如艾青、戴望舒、徐志摩、林徽因、舒婷、顧城、汪國真等人的詩歌作品,在學校文學社,聽過饒遠講兒童文學的創(chuàng)作,聽過桂漢標老師講詩歌寫作,聽過沈兆希講小說的創(chuàng)作……但我更喜歡現(xiàn)代詩創(chuàng)作,有時在課室里用方格紙偷偷寫詩,裝進信封里,貼上精美的郵票投寄報刊雜志。校園內(nèi)有個很大的信箱,每天都有郵差來把信件送走,我還自己跑到風采郵政支局去,把詩稿投進郵箱時,我的心情是緊張而又激動。第一次投稿,怕老師看見,怕同學看見,擔心他們笑我:寫又不會寫,還學作家寫作。
作為學生,我的見識不廣,視野不開闊,在韶關就只知道投稿《蒲公英》報、《南葉》雜志、《韶關日報》。我投稿最多的刊物是《南葉》雜志,投稿的作品很多,能發(fā)表的作品很少,《南葉》的門檻高呀!
1994年師范畢業(yè)后,回到了鎮(zhèn)上做了一個小學教師,任教工作之余,我依舊堅持寫作。我的書信頻繁,全是我投寄的稿件,卻沒有作者樣書寄來,難免心情有所失落。
1997年我收到了珍貴的禮物,我沾沾自喜,認為是有作品發(fā)表了,拆開信封,是編輯用《南葉》雜志專用信封贈送的一份詩箋。投稿中能遇上這樣好的編輯,真的好感動,我明白了編輯的意思:多寫還應該多讀。
對于我而言,這是編輯老師對我最好的指點,也是我最需要的。教學之余,閱讀與寫作占據(jù)了我大部分時間。漸漸地在《樂昌報》發(fā)表,后來在《南葉》陸續(xù)發(fā)表了《故鄉(xiāng)的土》《我的門未鎖》《門》等三篇,也有幾首現(xiàn)代詩在《廣東教育》雜志發(fā)表。
今年在一次采風活動中,我遇見了桂漢標老師,我向他打聽當年贈送詩箋的編輯,桂漢標老師說:“那時的編輯很熱情,會指導作者寫作的。”但他沒有說是哪個編輯。我多想向編輯說聲謝謝。感謝每一位指導老師,是你們的指導,讓我在寫作上有了堅持的理由。
我一直喜歡讀詩,我一直喜歡背詩,我一直喜歡寫詩。我把珍藏二十多年編輯寄來的詩箋和信封翻出來,看到當年的筆跡,您們還記得我嗎?
1997年我22歲,那個你們指導的青年。
(作者系樂昌市作協(xié)會員,樂昌市沙坪鎮(zhèn)中學教師。)